摘要:域名污染(DNS污染)是一种针对域名系统的攻击技术,通过篡改域名解析结果,将用户对特定域名的访问引导至恶意服务器或无效地址。以下是相关技术细节和扩展知识:1. 域名解析劫持 攻击者通过入侵域名主机(如递归DNS...
域名污染(DNS污染)是一种针对域名系统的攻击技术,通过篡改域名解析结果,将用户对特定域名的访问引导至恶意服务器或无效地址。以下是相关技术细节和扩展知识:
1. 域名解析劫持
攻击者通过入侵域名主机(如递归DNS服务器),修改域名解析记录,使用户请求的合法域名被解析为虚假IP。例如,用户访问"example.com"时,实际连接到攻击者控制的服务器。
2. 中间人攻击(MITM)
在用户与域名主机之间的通信链路中注入伪造的DNS响应,利用协议漏洞(如UDP无状态特性)抢先返回错误解析结果,导致域名指向恶意站点。
3. 本地HOSTS文件篡改
通过恶意软件修改用户本地的HOSTS文件,直接绑定域名与虚假IP,绕过正规域名主机查询流程。这种污染仅影响单台设备。
4. 缓存投毒(Cache Poisoning)
向公共DNS服务器发送大量伪造的域名查询响应,诱骗服务器缓存错误记录。后续用户在查询同一域名时,会从受污染的缓存中获取恶意解析结果。
5. 手段扩展:DNS劫持与域名主机攻防
- 权威服务器攻击:直接入侵域名主机(如注册商或权威DNS),修改NS记录或A记录。
- TTPs技术:攻击者利用DNS协议缺陷(如事务ID预测、端口随机化不足)提升污染成功率。
- 防御措施:部署DNSSEC(域名系统安全扩展)、DoH/DoT(加密DNS查询)、EDNS客户端子网验证等。
6. 域名系统架构弱点
传统域名主机采用分层设计,递归查询过程中若任一环节(如根服务器、TLD服务器)被渗透,均可导致下游污染扩散。全球化分布式解析加剧了安全风险。
7. 危害场景
- 钓鱼攻击:伪造银行域名引导至仿冒网站。
- 服务瘫痪:将CDN域名解析到无效IP,导致服务不可用。
- 数据窃取:拦截企业域名流量,窃取敏感信息。
域名污染防御需结合技术升级(如IPv6+DNSCurve)与管理措施(域名主机冗余部署、日志审计)。企业应定期监测域名解析一致性,个人用户建议使用可信公共DNS服务(如Cloudflare 1.1.1.1)。